当前位置:  首页> 新闻中心

凌晨2点的选品困境:你是不是也在“碰运气”?

一、凌晨2点的选品困境:你是不是也在“碰运气”?

凌晨2点,电商采购专员小夏的办公室还亮着灯。她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选品清单,第8次修改备注——上个月开发的3个SKU,上架1周只卖了12单,老板早上刚发消息:“下周要看到新的爆款计划,不然团队绩效扣20%。”

她揉了揉眼睛,对着屏幕叹气:“选品像撞大运,看竞品销量选的‘网红款’,要么同质化严重,要么用户不买账。到底有没有稳一点的方法?”

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?

  • 选品靠“眼光”,结果选的产品卖不动;

  • 看竞品销量选款,结果上架后没人问;

  • 开发的SKU要么库存积压,要么断货缺货。

其实,资深采购专员都不用“碰运气”—— 他们在用“选品采购师认证”里的「3维落地公式」:痛点倒推→场景适配→数据验证,把选品从“艺术”变成“可复制的技术”。

二、3个真实案例:开发选品采购的「逆向解题法」

案例1:电商选品采购专员的“痛点倒推法”——从“吐槽”里找爆款

困境:小夏是某电商公司的开发选品采购专员,之前选品都是“看竞品销量”,结果选的“网红美妆工具”,上架1周只卖了36单,转化率不到1%。老板说:“再这样下去,你这个月的绩效别想了。”

转折点:她参加了「选品采购师认证培训」,学到了“痛点倒推法”——不是先找产品,而是先找用户的“吐槽点”

执行细节

  1. 爬取吐槽:用工具爬取竞品“美妆工具”的评论区,统计出3个高频吐槽:“快递慢(占比42%)”“包装易破(占比35%)”“性价比低(占比23%)”;

  2. 转化需求:把吐槽变成“需求点”——“快递慢”→“需要次日达物流”;“包装易破”→“需要防摔包装”;“性价比低”→“同品质价格低20%”;

  3. 找供应链:联系了3家工厂,选了一家能提供“次日达物流”“防摔气泡袋包装”“价格比竞品低20%”的厂家,小批量进了500件;

  4. 试销优化:用“解决吐槽点”作为卖点写详情页(如“次日达!再也不用等快递等得着急”“防摔包装!到手完好无损”)。

成果:新开发的美妆工具,上架1周销量破2000单,转化率达到8%,成为店铺的“爆款SKU”。老板把她的方法推广到整个采购团队,团队月销量增长了40%。

案例2:贸易采购经理的“场景适配法”——让产品“适合用户的使用场景”

困境:老张是某贸易公司的开发选品采购经理,负责陶瓷产品选品。之前选的“高端陶瓷杯”,在零售渠道卖得不好,因为“太易碎,运输成本高”,经销商都不愿意进货。

转折点:他用「选品采购师认证」里的“场景适配法”——先分析产品的使用场景,再调整选品标准

执行细节

  1. 调研场景:通过问卷调研,发现陶瓷杯的核心使用场景有3个:办公室(需要耐摔)家庭(需要好看)礼品(需要有仪式感)

  2. 调整选品

    • 办公室场景:选“强化陶瓷”材质(耐摔度比普通陶瓷高3倍),设计简约风格(如白色带logo);

    • 家庭场景:选“釉下彩”陶瓷(安全无毒),设计田园风格(如带小花图案);

    • 礼品场景:选“定制刻字”服务(如刻“生日快乐”“感谢有你”),增加附加值;

  3. 测试反馈:把调整后的产品发给3个经销商试卖,办公室用陶瓷杯的销量增长了150%,礼品款的客单价提高了40%。

成果:经销商主动加大订单量,老张的团队月销售额增长了50%,老板给他涨了20%的工资。

案例3:零售采购主管的“数据验证法”——用小批量测试代替“拍脑袋”

困境:李姐是某零售连锁的开发选品采购主管,之前选品靠“经验”,结果选的“健康食品”(如无糖饼干),上架后年轻人觉得“太养生”,中年人觉得“不够实在”,销量惨淡,库存积压了500件。

转折点:她用「选品采购师认证」里的“数据验证法”——用小数据测试,避免大风险

执行细节

  1. 选候选SKU:选了3个“健康食品”候选SKU(无糖饼干、低卡坚果、高蛋白棒),每个SKU进100件;

  2. 试销陈列:把这些产品放在门店的“试销区”(靠近收银台的位置),标注“新品试吃”;

  3. 统计数据:3天后,统计销量、顾客询问量、好评率:

    • 无糖饼干:销量28件,询问量15次,好评率70%;

    • 低卡坚果:销量45件,询问量22次,好评率85%;

    • 高蛋白棒:销量12件,询问量8次,好评率60%;

  4. 调整库存:留下销量前2的SKU(低卡坚果、无糖饼干),加大库存(各进500件);淘汰高蛋白棒,避免积压。

成果:低卡坚果成为门店的“爆款”,月销量破500件,好评率达到92%;无糖饼干的销量也增长了30%,库存周转天数从30天缩短到15天。

三、开发选品采购专员的「3维落地公式」——把方法变成“可复制的工具”

1. 「痛点倒推仪」:从“吐槽”里找选品方向

工具名称:痛点倒推仪

执行步骤

  • 第一步:爬取吐槽:用“生意参谋”“京东商智”或“小红书爬虫”,爬取竞品/同类产品的评论区,统计高频吐槽(如“快递慢”“包装差”“性价比低”);

  • 第二步:转化需求:把吐槽变成“可解决的需求”(如“快递慢”→“需要次日达物流”);

  • 第三步:找供应链:联系供应链,找能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,小批量试销(如进100-200件)。

避坑提示:不要选“太个性化”的吐槽(如“颜色不好看”),要选“普遍存在”的痛点(如“易破损”“物流慢”)。

2. 「场景适配镜」:让产品“适合用户的使用场景”

工具名称:场景适配镜

执行步骤

  • 第一步:列场景:列出产品的核心使用场景(如陶瓷杯的“办公室”“家庭”“礼品”);

  • 第二步:定标准:针对每个场景,定义选品标准(如办公室场景需要“耐摔”“简约”);

  • 第三步:调产品:调整产品的材质、设计、包装,符合场景需求(如办公室陶瓷杯用“强化陶瓷”)。

避坑提示:不要“一刀切”,比如同样是陶瓷杯,不同场景的选品标准完全不同,要分开处理。

3. 「数据验证器」:用小批量测试代替“拍脑袋”

工具名称:数据验证器

执行步骤

  • 第一步:选候选:选3-5个候选SKU,每个SKU进小批量(如100件);

  • 第二步:试销:把产品放在“试销区”(如门店收银台、电商首页),统计3-7天的销量、询问量、好评率;

  • 第三步:调整:留下数据好的SKU(如销量前2、好评率≥80%),加大库存;淘汰数据差的,避免积压。

避坑提示:试销时要“真实”,不要放在“黄金位置”(如门店入口),要像正常销售一样陈列,这样数据才准。

四、选品采购的终极逻辑:从“产品猎人”到“需求解决者”

在电商、贸易、零售越来越卷的今天,开发选品采购不再是“碰运气”,而是“用方法解决问题”。

选品采购师认证里的「3维落地公式」,本质上是让采购专员从“产品猎人”变成“需求解决者”——不是找“卖得好的产品”,而是找“能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”

就像小夏说的:“以前选品是‘我觉得这个产品好’,现在是‘用户需要这个产品解决他们的问题’。” 当你把“用户需求”放在第一位,选品就不再是“撞大运”,而是“必然会成功”。

五、互动福利:解决你的选品痛点!

如果你是开发选品采购专员,你最头疼的选品问题是什么?

  • 是选品没方向?

  • 是选的产品卖不动?

  • 是库存积压严重?

logo
©2024 香港供应链管理协会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