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 首页> 新闻中心

选品的痛,只有采购懂:“我选的品,为什么永远卖不动?”

一、选品的痛,只有采购懂:“我选的品,为什么永远卖不动?”

上个月和做电商采购的小夏吃饭,她把筷子一摔:“这月选了5个品,3个压库存,2个销量刚过千!老板问我‘凭什么选这个品’,我只能说‘感觉市场会火’——可‘感觉’能当KPI吗?”

旁边做贸易采购的老周摇头苦笑:“我更惨,去年选了个‘网红零食’,进价15块卖30块,以为能赚翻,结果仓库堆了500箱,现在只能打对折清货。”

这不是个例。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:63%的采购从业者认为“选品能力”是职场最大短板,其中82%的人“选品全靠经验或跟风”,只有18%的人“掌握系统的选品方法论”。

而那些能精准选到爆品的采购,早就偷偷做了一件事——考“商品精准选择者”认证

二、3个采购的“逆袭故事”:认证不是“证书”,是“选品的武器”

案例1:电商采购专员小琳:从“爆款绝缘体”到“月销10万爆品猎手”

困境:小琳做电商采购1年,选品全靠“看竞品销量”,结果选的品要么“别人卖爆了我们卖不动”,要么“利润低到覆盖不了快递费”,每月KPI都擦边过。

转折点:同事推荐她考“商品精准选择者”认证,说课程里的“选品三要素”能帮她“把感觉变成数据”。

执行细节

① 用课程里的「市场洞察工具包」(含竞品销量分析模板、用户评价词云图),分析了10个同类爆款的“高频好评关键词”(比如“口感软糯”“包装可爱”);

② 用「供应商评估模型」(从产能、质量、交货期3个维度评分),筛选了2家能满足“72小时发货”的供应商;

③ 用「小单测试法」(先订500件试卖),根据用户反馈调整包装(把“普通塑料袋”换成“ins风礼盒”)。

成果:选的“软糯糕点”30天内销量破10万,库存周转从60天缩短到20天,老板给她涨了20%工资。

案例2:贸易采购经理老陈:从“库存积压”到“利润翻倍”

困境:老陈做贸易采购5年,一直选“高利润”品,结果去年选的“进口红酒”因为“不符合国内消费者口感”,库存堆了3个月,占了公司1/3的仓库。

转折点:参加“商品精准选择者”认证培训,学到了「需求匹配法」——“选品不是选‘我认为好的’,而是选‘用户需要的’”。

执行细节

① 用课程里的「用户画像模板」(从年龄、性别、消费习惯3个维度),分析目标客群(25-35岁职场人)的“隐性需求”(比如“加班时想喝‘低酒精、易入口’的酒”);

② 调整选品方向,选了一款“果味预调酒”(酒精含量3%,包装是“加班狗”卡通形象);

③ 用「利润测算工具」(计算成本、运费、平台佣金),确认“每瓶利润能达到25%”。

成果:这批预调酒1个月内清完库存,利润比之前的红酒高15%,老板让他负责新的“年轻人消费品”产品线。

案例3:零售采购主管小张:从“跟着趋势走”到“引领趋势”

困境:小张做零售采购3年,一直“跟着爆款趋势”选品,结果“别人卖爆的奶茶杯”,他们店进了1000个,只卖了200个——“趋势是对的,但我们选的品没差异化”。

转折点:考了“商品精准选择者”认证,学到了「差异化选品公式」。

执行细节

① 用课程里的「竞品差异化分析表」(从功能、包装、价格3个维度),找出竞品的“空白点”(比如“奶茶杯没有‘可重复使用’的设计”);

② 选了一款“带吸管的玻璃奶茶杯”(可微波、可 dishwasher,包装印着“环保小能手”);

③ 用「线下测试法」(在门店放10个试用品,记录顾客的“停留时间”和“询问次数”),确认“这款杯的关注度是普通杯的3倍”。

成果:这款杯上线15天,销量占门店周边商品的40%,成为“到店必买”的网红品。

三、“商品精准选择者”认证:不是“拿证”,是“给选品装个‘导航仪’”

很多人问:“这个认证到底教什么?”其实,它解决的是“选品没有方法论”的核心问题,把采购从“凭感觉”拉回“凭逻辑”。以下是3个认证课程里的“选品武器”,学会就能用:

1. 「选品三棱镜」工作法:帮你避开“伪需求”陷阱

操作步骤

① 「市场面」:用「竞品销量分析模板」(认证课程提供),看同类品的“月销量TOP10”和“差评关键词”(比如“口感太甜”“包装破损”),找出“市场需要但没满足的点”;

② 「用户面」:用「用户需求问卷」(课程提供),问3个问题:“你买这个品最在意什么?”“你觉得现在的产品缺什么?”“你愿意为‘XX功能’多付多少钱?”,收集100个用户反馈;

③ 「供应商面」:用「供应商评估评分表」(课程提供),从“产能(能否按时发货)”“质量(次品率≤1%)”“服务(是否支持退换货)”3个维度,给供应商打分为“优质”“合格”“淘汰”。

2. 「差异化选品公式」:让你的品“从人群里跳出来”

公式:差异化=「用户未满足的需求」×「竞品的空白点」×「自己的优势」

举例

  • 用户未满足的需求:“奶茶杯想重复使用”;

  • 竞品的空白点:“没有可微波的玻璃材质”;

  • 自己的优势:“有合作的玻璃厂,能拿到低价”;

→ 差异化品:“可重复使用的玻璃奶茶杯”。

3. 「小单测试法」:用最低成本验证“选品对错”

操作步骤

① 选1-2个“潜力品”,订50-100件小批量;

② 在线上(电商平台)或线下(门店)放“试卖链接”,记录“点击量”“收藏量”“成交量”;

③ 如果“点击量/成交量”≥10%(行业平均水平),就加大订货量;如果低于5%,直接淘汰。

四、为什么说“商品精准选择者”是“采购的职场护城河”?

某招聘网站的数据显示:有“选品相关认证”的采购,薪资比无证者高25%,且“晋升机会”多30%。原因很简单:

  • 对企业来说,“精准选品”意味着“降低库存成本”“提高资金周转率”——老板愿意为“能解决问题的人”付更高工资;

  • 对个人来说,“系统的选品方法论”是“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”——就算换工作,你能“精准选品”的本事,也是下家公司抢着要的。

而“商品精准选择者”认证,刚好解决了采购的“三大核心痛点”:

  • 不会选:课程里有“市场洞察”“用户分析”“供应商评估”的全套工具,帮你“从0到1”建立选品逻辑;

  • 选不对:用“小单测试法”“差异化选品公式”,把“风险”降到最低;

  • 选不持久:认证的“后续服务”(比如课程更新、证书补办),让你“永远跟上市场变化”。

五、最后:给想考“商品精准选择者”的你,3个建议

  1. 别等“选品踩坑”再考:越早学方法论,越早避开“库存积压”“销量惨淡”的坑;

  2. 用“考试倒逼学习”:认证的“线上课程”是录播形式,你可以下班学、周末学,1个月就能学完;

  3. 把“证书”变成“能力”:别考完就放抽屉,把课程里的“工具”用到实际工作中——比如用“选品三棱镜”选下个月的品,用“小单测试法”验证,你会发现“选品原来这么简单”。

互动话题:你选品时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?

是“不知道选什么品”?还是“选了品卖不动”?或者“供应商不靠谱”?

评论区留下你的问题,点赞前5名送**《商品精准选择者选品工具包》**(含:市场洞察模板、用户需求问卷、供应商评估表、差异化分析表)——帮你把“选品的痛”变成“选品的爽”!


logo
©2024 香港供应链管理协会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