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和做电商采购的朋友小夏吃饭,他吐了一肚子苦水:
“上个月面试一家头部淘系店铺的采购主管,HR翻了我的简历,第一句话就是‘有没有电商采购相关的专业认证?’我愣了——我做了3年采购,选过爆品、谈过供应商,难道这些经验还不够?结果HR说:‘经验是主观的,但证书是行业公认的专业背书。’”
这句话像一盆冷水,浇醒了我身边很多电商采购从业者:
选品时,你说“这个品肯定卖得好”,老板问“凭什么?”,你只能说“感觉”;
和供应商谈判,你想压价,对方说“我们的成本已经最低了”,你拿不出“成本结构分析”的专业依据;
晋升时,同期入职的同事因为有“采购认证”,先你一步当上主管,你只能眼睁睁看着。
真相是:在电商从“流量驱动”转向“供应链驱动”的今天,采购早已不是“买东西”那么简单——它需要“选对品、管好供应商、控住成本”的综合能力,而一张被行业认可的证书,就是你从“执行层”跳到“决策层”的关键跳板。
我见过很多电商采购的“逆袭案例”,其中最典型的是小杨——
小杨是某拼多多店铺的采购专员,去年因为“选品准确率低”(选的10个品里有6个卖不动),被老板约谈。后来他做了两件事:
考了选品采购师证书(涵盖选品、采购、供应商管理三大模块);
把证书里的“场景-痛点-选品”方法论用到工作中:
场景锚定:他发现店铺的核心用户是“25-30岁职场女性”,高频场景是“通勤路上买早餐”;
痛点挖掘:翻了1000条用户评论,发现她们的痛点是“想选便携、易操作的早餐机,但怕质量差”;
数据验证:用生意参谋查“便携早餐机”的搜索量(月均12万+),看竞品销量(top10店铺月销均过万),最后选了一款“带定时功能、评价4.9分”的早餐机;
结果:这款品上线30天卖了2.3万件,成为店铺爆品,小杨也因为“数据化选品能力”,被提拔为采购主管,薪资涨了35%。
更扎心的是:某杭州电商公司去年要求所有采购人员必须考“选品采购师证书”,结果半年内,选品准确率从65%提升到90%,供应商成本降低了18%,老板说:“以前采购靠‘感觉’,现在靠‘专业’,证书不是摆设,是真的能帮公司赚钱。”
很多人问:“选品采购师证书到底学什么?对电商采购有用么?”
我翻了证书的课程大纲,发现它完全针对电商采购的“痛点”设计:
课程里有“电商选品的5大场景模型”(通勤、居家、送礼、节日、应急),教你用“用户评论分析法”(找“未被满足的需求”,比如“想选能装电脑的通勤包,但怕重”)、“数据验证法”(用阿里指数、生意参谋查关键词搜索量、竞品转化率),把选品从“凭感觉”变成“靠数据”。
比如小杨用的“场景-痛点-选品”模型,就是证书里的核心方法论。
很多电商采购只会“压价”,但证书里教的是“供应商成本结构分析”(比如原材料成本、人工成本、物流成本),让你知道“哪些成本能砍,哪些不能砍”;还有“供应商风险预警机制”(比如交付周期延迟、质量问题),帮你避免“选了便宜供应商,却因为断货损失几十万”的坑。
证书是“中供培训”+“香港供应链管理协会”双认证,在电商行业的认可度很高——我问过5家头部电商公司的HR,他们都表示:“有这个证书的候选人,我们会优先考虑,因为它代表‘这个人懂电商采购的专业逻辑’。”
很多人说:“电商采购不就是‘选品、谈供应商’么?用得着考证书?”
但你有没有想过:
当你的竞争对手已经用“数据化选品”提升效率时,你还在“凭感觉”选品,你会被淘汰;
当你的同事已经用“专业供应商管理”降低成本时,你还在“砍价”,你会被取代;
当公司需要“供应链决策人才”时,你没有“专业背书”,你永远只能做“执行层”。
行业趋势不会等你:根据《2023电商供应链发展报告》,未来3年,电商公司对“专业采购人才”的需求会增长40%,而“有行业认证”的采购人员,会成为“供应链核心人才”。
报考条件:电商采购从业者(无论经验多少),想提升专业能力的都可以考;
考试形式:线上考试(用电脑/手机就能考),题型是100道单选题(重点考选品、供应商管理的实操知识);
费用:选品采购师1290元(包含教材、培训、考试、证书,补考免费);
好处:不仅能提升专业能力,还能拿到“双认证”(中供+香港供应链管理协会),成为电商采购的“行业通行证”。
互动话题:你是电商采购吗?有没有遇到过“没有证书被卡晋升”的情况?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,点赞前3名送《电商选品数据模板》(包含生意参谋分析、竞品调研表格)!
福利提醒:想考选品采购师证书的家人们,评论区扣“1”,我发报考流程和《选品采购师备考资料包》(包含模拟题库、课程大纲)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