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参加零售行业会,某企业HR大姐拉着我吐槽:“今年招采购经理快把我搞疯了!预算涨了30%,面试了20个人,要么只会砍价不会选品(进了1000件‘网红杯子’,结果用户嫌盖子漏,堆在仓库卖不动),要么懂供应链但不会和供应商博弈(供应商说原材料涨价,他就乖乖同意,比同行成本高15%)。连个能扛事的都没有!”
这不是个例。我接触过的10家电商/贸易企业里,有8家都在抱怨:供应链核心人才越招越贵,但好用的没几个。直到我看到某电商企业的“场景化培养”案例,才突然明白——真正的供应链高手,不是“招”来的,而是“养”出来的。那些能搞定选品、控成本、抗风险的人,都藏在企业的具体场景里。
困境:某母婴电商采购岗流动性大,新招的95后采购只会看“销量排行榜”选品,导致去年进了500万的“网红玩具”,结果用户评价里全是“不好玩”“质量差”,库存积压了3个月。
转折点:CEO去仓库调研时,发现老采购王姐选品的秘诀——每天翻1000条用户评价,找“吐槽里的需求”。比如某款奶瓶的评价里有“半夜冲奶要等5分钟”,王姐就找供应商做了“快速加热”功能,结果这款奶瓶成了当月爆品,销量涨了2倍。
执行细节:
建“场景库”:把采购流程拆成“选品调研-供应商谈判-库存管控-风险应对”4个核心场景,每个场景配“用户需求”“成本指标”“风险点”3个关键要素。
实战带教:新采购入职后,先跟着老采购做“用户评价调研”——每天翻500条评价,找出3个“未被满足的需求”(比如“奶瓶刻度不清晰”“玩具没有收纳盒”),然后一起找供应商改设计。
场景复盘会:每月召开“选品吐槽会”,让新采购分享“我选的这款产品踩了什么坑”(比如“没看用户评价里的‘材质过敏’,导致退货率15%”),老采购和运营团队一起点评。
成果:3个月后,新采购的选品命中率从30%提升到60%,库存积压减少了400万;有个98后采购甚至靠“用户评价里的‘半夜冲奶’需求”,做出了一款月销10万的“恒温奶瓶”。
困境:某服装贸易企业的采购经理老张,做了5年采购,只会“执行老板的命令”——老板说“进这批牛仔裤”,他就去谈价格;老板说“换供应商”,他就去联系新厂家。去年,企业想整合供应商资源降低成本,老张却只会说“供应商不肯降价”,导致成本比同行高12%。
转折点:总经理参加供应链峰会时,听到一句话:“供应链核心人才要会‘站在老板视角看问题’”。回来后,他给老张分配了一个“战略任务”:“用3个月把牛仔裤的供应商从10家整合到5家,成本降低10%”。
执行细节:
给“战略任务”:每个采购经理每月要完成1个“战略目标”(比如“整合供应商”“降低某类产品成本”“优化物流流程”),目标要量化(比如“成本降低10%”“供应商数量减少50%”)。
做“老板视角汇报”:每周一,采购经理要给管理层做“供应链周报”,汇报“本周供应商情况(比如哪家供应商涨价了)、成本变化(比如牛仔裤成本比上周高2%)、风险点(比如某供应商的工厂要搬迁)”,还要提出“解决建议”(比如“换一家更便宜的供应商”)。
学“战略思维”:邀请外部供应链专家做培训,教采购经理用“SWOT分析”看供应商体系(比如“这家供应商的优势是价格低,劣势是交期慢,机会是我们可以增加订单量让他降低价格,威胁是他的工厂在疫情高风险区”)。
成果:6个月后,老张完成了供应商整合任务,牛仔裤成本降低了15%;现在,他会主动给老板提“供应链规划建议”(比如“明年要增加环保面料的供应商,因为用户越来越重视 sustainability”),管理层对他的认可度从40%提升到85%。
困境:某连锁超市的采购岗,去年疫情期间犯了一个大错:某款口罩的供应商突然断货,采购岗没有备用供应商,导致10家门店缺货3天,损失了200万。老板骂道:“你们平时只会做‘顺境中的采购’,遇到风险就慌了!”
转折点:采购总监意识到,抗风险能力是供应链核心人才的“保命技能”。于是,他做了一个“风险场景模拟训练”。
执行细节:
收集“风险库”:整理过去5年的“供应链风险事件”(比如供应商断货、原材料涨价、物流延迟、产品质量问题),每个事件都写清楚“原因”“影响”“解决方法”。
每月“风险演练”:比如这个月的演练主题是“供应商断货”,让采购岗模拟“某款饮料的供应商因洪水断货,你会怎么应对?”,要求提出“3步解决方案”(比如“第一步:联系备用供应商,确认是否有货;第二步:调整库存分配,把其他门店的库存调给缺货的门店;第三步:通知门店,让店员向顾客解释,并推荐替代产品”)。
做“风险应对手册”:把常见风险的解决流程写成“傻瓜式指南”,比如“供应商断货时,先查‘备用供应商列表’(里面有3家供应商的联系方式和供货能力),再用‘库存分配工具’调货,最后用‘门店沟通模板’通知店员”。
成果:今年夏天,某款矿泉水的供应商因高温导致工厂停产,采购岗用3天就找到了备用供应商,门店缺货损失减少到50万;现在,采购岗遇到风险时,再也不会慌了,会主动说“我按照‘风险应对手册’做了”。
从上面3个案例里,我总结出一个可复用的“场景化养人”模型,帮你把“新手采购”变成“供应链操盘手”:
操作方法:用“流程拆解法”,把供应链工作拆成10个核心场景(比如“选品调研”“供应商谈判”“库存管控”“风险应对”“物流优化”),每个场景都要“贴用户”“贴业务”(比如“选品调研”要贴“用户评价里的需求”,“供应商谈判”要贴“成本指标”)。
避坑提示:别拆成“高大上”的场景(比如“供应链战略规划”),要拆成“员工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”(比如“用户吐槽产品不好用,怎么选新的供应商?”)。
操作方法:每个场景配“1个师傅+1个实战任务”(比如“选品调研”场景,师傅带新手翻1000条用户评价,任务是“找出3个未被满足的需求”;“供应商谈判”场景,师傅带新手去谈价格,任务是“把成本降低5%”)。
避坑提示:别让新手“只看不学”(比如只让他看师傅谈判,不让他自己谈),要让他“边做边学”(比如师傅谈的时候,让他记笔记,然后自己试谈一次,师傅点评)。
操作方法:每月召开“场景复盘会”,让新手分享“我在这个场景里踩了什么坑”(比如“选品时没看用户评价里的‘材质过敏’,导致退货率15%”),师傅和同事一起点评“你哪里做对了?哪里做错了?下次应该怎么做?”。
避坑提示:别让复盘会变成“批评会”(比如只骂新手“你怎么这么笨”),要变成“学习会”(比如师傅说“我以前也踩过这个坑,后来我学会了‘先看用户评价再选品’,你可以试试”)。
某供应链专家说过:“供应链的本质,是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场景问题——用户需要‘半夜冲奶不用等’,你就要做‘恒温奶瓶’;供应商要涨价,你就要谈判‘降低成本’;风险来了,你就要快速‘找备用供应商’。”
那些能在这些场景里“搞定问题”的人,才是企业供应链的“定海神针”。而培养这样的人,不需要“招经验丰富的老采购”,只需要“把新手放进场景里,让他边做边学”。
就像某电商企业的CEO说的:“我们培养的不是‘采购经理’,而是‘供应链问题解决者’。当他们能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场景问题时,自然就成了核心人才。”
是“新手不会选品”?还是“采购经理不会做战略”?还是“遇到风险就慌了”?
评论区留下你的问题,点赞前5名的朋友,我会送你《供应链核心人才培养工具包》(包含:1. 10个核心场景拆解模板;2. 实战任务清单;3. 风险应对手册),帮你搞定“养人”难题!
(注:工具包领取方式:评论后私信我“工具包”,我会在24小时内发送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