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 首页> 新闻中心

招聘会的「隐形门槛」:企业要的不是「会砍价的」,而是「会选品的」

一、招聘会的「隐形门槛」:企业要的不是「会砍价的」,而是「会选品的」

上周去杭州参加电商行业招聘会,某女装品牌的HR王姐跟我吐槽:「今年招采购,比招运营还难。」

她拿出一份 job description,第一条写着:「具备选品洞察能力,能通过数据判断产品爆品潜力」;第二条是「熟悉供应链协同,能联动供应商开发差异化产品」。现场收到120份简历,其中90份是有3-5年经验的「传统采购」——简历里写满「年采购额5000万」「砍价成功率80%」,但最终进入二面的,是两个刚毕业1年的年轻人:

一个用生意参谋分析过100款竞品的销量趋势,能准确说出「今年夏季女装的核心关键词是‘凉感’‘无袖’」;

另一个做过用户评论爬取,发现「消费者对‘大码女装’的需求痛点是‘显腰细但不勒肚子’」。

王姐说:「以前采购是‘搬货的’,只要把供应商的货拿过来就行;现在采购是‘选品的’,要帮企业选对卖什么。选对了,库存周转快3倍;选错了,仓库堆的都是钱。」

这不是个例。 据《2024年供应链人才报告》显示,83%的企业认为「选品采购能力」是未来3年最急需的供应链技能,而具备该能力的人才缺口达200万。选品采购师,正在从「供应链的末端」,变成「企业的核心大脑」。

二、选品采购师的「破局三案例」:从「踩坑」到「造爆品」

案例1:传统采购的「翻身仗」——从「库存积压」到「爆款制造者」

李姐是某母婴零售企业的老采购,做了10年采购,以前的「制胜法宝」是「跟供应商磨价格」。去年她选了一款婴儿推车,觉得「199元的价格比竞品低30元,肯定好卖」,结果进了500台,3个月只卖了80台,占了仓库1/3的空间。

老板骂她:「你只会搬货,不会选品!」李姐不服气,开始学数据选品。她用阿里指数查了「婴儿推车」的搜索趋势,发现「轻便折叠」的搜索量年增长45%;又用生意参谋看了竞品评论,1000条评论里有600条提到「想放进登机箱」。

于是她找供应商定制了一款「3kg轻便折叠推车」,主打「能上飞机的婴儿车」,上线1个月就卖了2000台,成为店铺TOP1产品。李姐说:「以前我以为‘便宜’是王道,现在才知道‘用户需要’才是王道。」

案例2:电商选品的「精准打击」——从「跟风卖」到「找未被满足的需求」

小张是某淘系美妆店铺的选品采购师,刚毕业2年,他的「选品秘诀」是「看用户评论里的‘吐槽’」。

去年夏天,他发现很多用户在面膜评论里说:「夏天用太黏,敷完脸像涂了胶水」。于是他找供应商开发了一款「冰感蚕丝面膜」,主打「敷10分钟就像贴了块冰」,并且在详情页放了「用户吐槽截图」和「冰感测试视频」。

结果这款面膜上线第一个月就卖了15万片,成为店铺爆款,复购率达35%。小张说:「选品不是选‘我觉得好的’,而是选‘用户没说出来但需要的’。」

案例3:供应链的「协同革命」——从「找便宜货」到「找优质伙伴」

老王是某制造企业的选品采购师,负责原材料采购。以前他的「目标」是「找最便宜的供应商」,结果因为原材料质量不稳定,企业产品退货率高达10%。

后来他改变策略,采用「供应商协同开发」模式:

  1. 筛选优质供应商:从20家供应商中选出3家,要求「能配合产品研发」;

  2. 联合开发:跟供应商一起优化原材料配方,把「普通棉」换成「凉感棉」,成本只增加2%,但产品舒适度提升30%;

  3. 风险共担:签订协议,若因原材料问题导致库存积压,供应商承担30%的损失。

结果,企业产品退货率降到了2%,利润提升了15%。老王说:「选品采购不是‘买东西’,而是‘跟供应商一起造东西’。」

三、选品采购师的「核心能力模型」:从「经验驱动」到「数据+协同驱动」

选品采购师的崛起,不是「传统采购的升级」,而是「供应链能力的重构」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选品采购师,需要掌握3个核心能力:

1. 市场洞察能力:用数据「听懂」用户需求

  • 工具:阿里指数(看行业趋势)、生意参谋(看竞品销量和评论)、八爪鱼(爬取用户评论);

  • 步骤

    ① 查「趋势」:用阿里指数看「婴儿推车」的核心关键词(如「轻便折叠」)搜索量增长情况;

    ② 找「痛点」:用生意参谋爬取竞品评论,提取高频吐槽(如「面膜太黏」);

    ③ 验「需求」:用小批量试卖(如先卖100台轻便推车),验证需求是否真实。

2. 产品差异化能力:从「跟风」到「造差异」

  • 工具:竞品分析模板(对比价格、功能、评价)、产品开发思维导图;

  • 步骤

    ① 列「竞品清单」:找出行业TOP10的竞品,记录它们的核心卖点(如「婴儿推车的‘轻便’」);

    ② 找「差异化点」:对比竞品,找出它们没覆盖的需求(如「能上飞机的婴儿车」);

    ③ 定「产品方案」:跟供应商一起开发差异化产品(如「3kg轻便折叠推车」)。

3. 供应链协同能力:从「对抗」到「合作」

  • 工具:供应商评估表(质量、交货期、服务)、联合开发协议模板;

  • 步骤

    ① 选「优质伙伴」:从供应商中选出「能配合研发」的,而不是「最便宜的」;

    ② 签「协同协议」:明确双方的责任(如供应商负责优化配方,企业负责销售);

    ③ 做「风险共担」:签订协议,若因供应商原因导致库存积压,供应商承担部分损失。

四、选品采购师的「未来:供应链的「大脑」,企业的「生死线」

某电商企业CEO说:「以前企业的核心是‘营销’,现在的核心是‘选品’。选对了产品,营销能事半功倍;选错了产品,再厉害的营销也救不了。」

选品采购师的崛起,本质上是供应链从「成本导向」转向「价值导向」的必然结果。以前企业关注的是「怎么买得便宜」,现在关注的是「怎么买得对」——买对的产品,才能满足用户需求,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获胜。

就像李姐说的:「以前我是‘搬货的’,现在我是‘选品的’。搬货的只能赚辛苦钱,选品的能帮企业赚大钱。」

互动话题:你认为选品采购师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?

是数据洞察?还是供应商协同?或者是市场敏感度?

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,点赞前5名送《选品采购师数据工具包》(包含生意参谋使用教程、用户评论分析模板)~


logo
©2024 香港供应链管理协会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