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 首页> 新闻中心

从周鸿祎的卤鹅到专业采购:为什么选品能力正在成为职场新刚需?

当周鸿祎在荣昌被"卤鹅哥"投喂的视频刷屏时,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商业行为背后隐藏的选品智慧——这只卤鹅能获得科

技大佬青睐,本质上是一次成功的商品价值发现。这让我想起去年盒马鲜生推出的"网红爆品孵化计划",其核心逻辑与"

卤鹅哥"的突围如出一辙:在浩如烟海的商品海洋中,精准识别具有爆款潜质的单品。


在消费升级与产能过剩并存的当下,选品能力正从采购岗位的专业技能,演变为各行各业的通用能力。沃尔玛中国区前采

购总监曾分享过一个经典案例:通过分析3000份消费者问卷,他们发现被多数采购员忽略的"小包装火锅底料"才是真正的

潜力品类,这个发现最终创造了年销2.3亿的爆款。这揭示了一个行业真相:优秀的选品师就像商业领域的"伯乐",能发现

别人看不见的商品价值。


当前职场正在经历着深刻的"选品能力溢价"现象:

1. 跨境电商领域,头部公司的选品专家薪资较普通采购高出47%

2. 直播电商机构为资深选品师开出"底薪+GMV分成"的特殊待遇

3. 2023年人社部新职业报告显示,"商品开发师"岗位需求同比增长215%


这种能力壁垒的构建需要系统化学习:

• 市场洞察维度:需掌握消费者行为分析、竞品跟踪等技术

• 供应链维度:要理解成本结构、产能弹性等工业知识

• 数据应用维度:需熟练使用SPSS、Tableau等分析工具

就像米其林评审员需要经过5年以上的味觉训练,专业选品师的培养同样需要理论+实践的双重淬炼。某知名零售企业的

内部培养计划显示,培养一个合格选品师平均需要参与87次实地考察和完成152份分析报告。


在这个商品过剩的时代,精准选品的能力正在重构商业世界的价值分配逻辑。无论是周鸿祎偶然尝到的那只卤鹅,还是你

明天要采购的办公用品,选择的目光本身,已经成为了最稀缺的生产资料。当大多数人还在用价格作为唯一采购标准时,

那些掌握多维评估体系的人,正在悄悄制定新的商业规则。


logo
©2024 香港供应链管理协会版权所有